一、工傷的含義
工傷,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
二、司法解釋關于工傷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3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工傷保險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行政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在認定是否存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本人主要責任”、第十六條第(二)項“醉酒或者吸毒”和第十六條第(三)項“自殘或者自殺”等情形時,應當以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事故責任認定書和結論性意見的除外。
前述法律文書不存在或者內容不明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就前款事實作出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其提供的相關證據依法進行審查。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故意犯罪”的認定,應當以刑事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結論性意見為依據。
第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后,發現原告或者第三人在提起行政訴訟前已經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勞動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中止行政案件的審理。
第三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單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職工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工傷事故發生時,職工為之工作的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二)勞務派遣單位派遣的職工在用工單位工作期間因工傷亡的,派遣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三)單位指派到其他單位工作的職工因工傷亡的,指派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四)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用工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五)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營,其聘用的人員因工傷亡的,被掛靠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前款第(四)、(五)項明確的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后,有權向相關組織、單位和個人追償。
第四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沒有證據證明是非工作原因導致的;
(二)職工參加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參加其他單位組織的活動受到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內,職工來往于多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因工受到傷害的;
(四)其他與履行工作職責相關,在工作時間及合理區域內受到傷害的。
第五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因工外出期間”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職工受用人單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場所以外從事與工作職責有關的活動期間;
(二)職工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或者開會期間;
(三)職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動期間。
職工因工外出期間從事與工作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開會無關的個人活動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認定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三)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第七條由于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
(一)不可抗力;
(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三)屬于用人單位原因;
(四)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
(五)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第八條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第九條因工傷認定申請人或者用人單位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工傷認定錯誤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在訴訟中依法予以更正。
工傷認定依法更正后,原告不申請撤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作出原工傷認定時有過錯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確認違法;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無過錯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以前頒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工傷不僅關系著職工的生命健康權利,而且也關系著公司的經濟利益,而且社會中工傷糾紛還不少,所以國家一直很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或是還有其他疑問,華律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在華律網進行法律咨詢。
律師推薦:阜陽律師荊州律師隨州律師株洲律師
在現實社會中很多時候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發生了工傷,那樣的話是可以獲得工傷賠償的,但是首先應該進行工傷認定。在這之前職工需要及時治療,那么工傷認定沒出來之前費用承擔是怎樣安排的呢?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的解答。
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工傷事件發生,有的時候并不是在工作過程中發生,而是在上下班發生了交通事故,但是有的交通事故是沒有確認責任問題的,那么關于無責任的交通事故能是否算工傷呢?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的解答。
保險是一種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的一種措施和手段,也是人民所認可的金融手段。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工作時,按照規定也是享有工傷保險的,但是有些時候用人單位并沒有給員工購買工傷保險,那么未購買工傷保險可否申請工傷認定呢?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勞動者再為公司、企業和用人單位工作時,一般都會簽訂勞動合同,這也是公司和企業負責任的體現,勞動者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單位地域以外的工作時間受到人身損害時可以申請工傷認定,如果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那么交通事故中同等責任算工傷嗎?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工傷如何認定的內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詢小編,今天華律網小編針對該問題,梳理了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您答疑解惑。
自從建國以來,我國經歷過困難時期,也到了如今的高速發展階段,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所帶來的人口紅利,人口眾多,代表著勞動力市場龐大,人才濟濟,也因此我國法律對于勞動者的權益保護是極其重視的。那么,上班期間心臟驟停能認定為工傷嗎?華律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對于工傷大家應對是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總有各種意外發生,當發生工傷事件的時候是可以獲得一定的賠償的。那么民兵集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下面就由華律網小編為大家解釋一下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于大家有幫助。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工程都是由包工頭組織農民工進行施工的,而包工頭往往地在工地是指控施工,協調各種問題,而建筑工地是比較危險的場所,那么工地包工頭意外死亡算不算工傷?華律網小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工傷事故時有發生,受了工傷后是需要進行相應的工傷鑒定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人離職后,才想還沒有對工傷進行鑒定。那么如果員工離職還能申請工傷認定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由華律網小編為大家進行的相應的解答吧。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進行工作的時候,難免有個受傷或者受到損害的時候,如果是小傷小病那不要緊,要是遇上嚴重的人身損害,那就是要定工傷了,勞動者受到傷害時很關心賠償的事情,有時就會與用人單位簽訂賠償協議,那么簽工傷賠償協議還能工傷認定嗎?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勞動者在工作中發生工傷需要治療的,或者出現疾病后需要治療的,勞動者可以享有醫療期,如果是工傷醫療期的,工資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支付,那么怎樣鑒定員工是否符合醫療期?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識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勞動者在完成本職工作后,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會在下班后從事一些兼職。這些勞動者是非常勤奮的,但兼職不得影響本職工作,在職員工下班后兼職時受傷算不算工傷?找哪間公司賠償?華律網小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